首页育儿知识 正文

棍棒教育到底是否可行?

时间:11-27 分类:育儿知识

棍棒教育到底是否可行?

河南卫视和少林寺联手打造的儿童教育真人秀《少林英雄》的播出已近尾声,随着9个萌娃在少林寺的修行程度日益加深,节目内容变得越来越精彩,而每期提出的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尖锐。本期节目就聚焦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争议的“棍棒教育”,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本期的《少林英雄》中,小和尚们将迎接节目开播以来最为严苛的一次考验——学习象形拳。和小洪拳相比,象形拳难度更高,师父对待萌娃的训练也更加严苛。在孩子们经历穿过沙包阵、背水碗俯卧撑还是平举水桶折返跑等众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萌娃们的频频出错,偷懒走神开小差,更是换来师父们严厉的惩罚。清规戒律下的木棍体罚更是引来众多观众的讨论,成为至今为止最激烈的一波讨论,有人认为练功就是要吃苦才行,也有人觉得这样的体罚有些过分,进而引出了当今社会下“棍棒教育”的新一轮辩论,到底现在能否再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呢?

打孩子是一种大爱 “棍棒教育”不可或缺

在当今社会,棍棒教育真的可行吗?虽然多数家长也不赞成体罚,但是当父母遇上“熊孩子”,真的可以做到当初说好的“不体罚”吗?事实上绝大多数被家长打过的孩子并没有“长偏”,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很多人如今回顾自己小时候挨打的情形,都表示并不冤枉,甚至还有人感谢父母当年的严厉,及时纠正了自己的坏毛病。节目中的孩子们虽然由于师父的严厉吃了不少苦,也都表示不恨师父,因为他们理解师父的苦心,要求不严格就学不成功夫。路边的随机调查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有了孩子,虽然会心疼,但该打的还是会打。

无论是培养出“一门三北大”的中国狼爸萧百佑,还是培养出“哈佛女儿”的虎妈萧美儿,都是棍棒教育的坚定实行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现今众多家长不赞成的打骂不同的是,这个从小让孩子们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的虎爸认为:“‘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一种文化,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大爱。”社会上也有很多父母提出每次都是“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以及“不打不成才”等。对比当今众多80后父母对孩子的放任教育、溺爱教育,棍棒教育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关心和爱护。对于众多说不通的孩子而言,“棍棒教育”更是对其基本的社会规范的塑造。

棍棒教育过时 弊大于利应淘汰

中国自古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准则,从80年代生人往前数,几乎所有的男孩从小都有因为调皮捣蛋被棍棒伺候过,如果上升到功课问题,那么男女都不能幸免。但时至今日,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反对棍棒教育,层出不穷的社会和家庭悲剧也多少印证了这个传统做法的过时和不尽科学的一面,尤其是众多从小接受棍棒教育的80后在自己当父母后,更是很少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

对此,亲子教育专家尹建莉指出,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圣贤说过孩子应该打,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上善若水”,提倡的做法是和颜悦色地说,而不要声色俱厉地批评。“棍棒教育”不过是一种精神底层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如果在生活中体会到太多的冷酷无情,容易使孩子变得轻则自卑、没主见、不独立,重则有建立起冷漠残忍人格的趋势,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在童年时代接受过极端严厉家庭教育留下的痕迹。

家庭教育应慎重 棍棒教育要有度

对此,棍棒教育应该如何对待?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也认为好的教育,父母只需当好“父母的角色”,从小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倾注自己无私的爱,通过亲情的纽带,与孩子建立起信任感,然后家长的行为自然而然就有了权威性,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学习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更多的应该是言传身教,多为孩子展示正确的做法,而不是禁止他们做什么,即使孩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他也提倡以夸奖为主。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培训师徐婷主张,在家庭教育中,应让孩子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分析孩子的目的,家长可以对症下药:多陪伴孩子,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协商,尊重孩子,听取他们的意见;降低要求,不要盲目比较,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少林寺修行是为了练功打基础、磨练意志而施以惩罚有情可原,但在日常生活里,和孩子互动沟通,让他懂道理,把控好孩子教育的大方向,要比动手打有用得多。当然对其不听管教的“熊孩子”而言,棍棒需有度。究竟在棍棒教育下的孩子们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期待这周五播出的《少林英雄》。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